5日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
延续执行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阶段性稳就业政策。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明显提高中小微企业返还比例。
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
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和就业保障,促进农民工就业,帮扶残疾人、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深入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增强双创平台服务能力。完善灵活就业社会保障政策,开展新就业形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着力解决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
增强公共就业服务针对性。继续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共建共享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加快培养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急需人才,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让三百六十行行行人才辈出。
此外,小编注意到,今年两会,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都和“就业”相关。
下面这些,你最支持哪个?
非985、211高校不要?建议出台《反歧视就业法》 招聘严禁限定高校和学历
学历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但不少求职者却因没有985、211高校的学历,而被心仪的公司拒之门外。
对此,民进中央建议招聘严禁限定高校和学历。应尽快出台《反歧视就业法》,以专门法的高度对学历、性别、年龄、地域等就业歧视问题做出立法规定,同时推动修改和完善《劳动法》《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对学历歧视和院校歧视等就业歧视进行定性,并明确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严禁招聘单位发布含有限定高校类型和学历歧视的信息,维护高校毕业生和其他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则建议,针对有些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招工中只承认985、211、“双一流”院校学历,一些地方对职业院校毕业生落户、子女入学等实施学历限制等导致社会上学历歧视的情况,组织、人事部门应建立学历歧视禁止清单事项管理制度,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用人中凡是触犯禁止清单事项的,一律予以责任追究。
超过35岁不要?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门槛限制
“建议保护35岁以上求职者就业机会”“建议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限制”……有关求职中年龄歧视的话题多次登上热搜,年龄限制也成为很多求职者绕不过去的一道坎。
全国政协委员胡卫指出,在就业市场上,多数单位将35岁作为招聘红线,40岁及以上骨干被一刀切、边缘化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现象极为普遍。
他认为35岁以上的中青年是国家进步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也是支持国家三胎政策,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关键力量,但现在的就业环境却对这个群体不是很友好。建议多措并举,修订相关劳动法规、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支持中年人才职能转型、鼓励中年人才返乡建设等。
全国人大代表蒋胜男建议,逐步放开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蒋胜男表示,35岁处在就业盛年,“刚毕业工作几年,结婚有了孩子,父母可能已经退休,正好是最需要用钱的时候。” 公务员考试取消35岁门槛限制,将对全社会起示范性作用,成为社会组织、个体行为的参照准绳。
全国政协委员张颐武也建议,针对社会人员招聘教师和公务员招录方面,可以要求学历方面适当放宽,年龄放宽到40周岁,在工龄等方面对于以往的工作经历予以一些适当照顾。“适当放宽公招社招条件,必能起到引导社会转变就业思想,减少社会焦虑的作用。”
本岗位只适合男性?建议平衡男女双方的生育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终期统计监测报告,各类高等教育中女生占比均超过男生。近年来,“高校女大学生越来越优秀”也得到各方认同。
但在实际的招录中,部分用人单位仍设置“本岗位只适合男性”等歧视性招聘条件,许多优秀的女性被性别歧视绊住了脚。而随着“三胎”等新生育政策的实施,女性更高质量就业面临也很多新课题。
针对当前我国女性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邱立成建议,要加强反就业歧视立法。此外,作为用人单位的国家机关、各级政府和事业单位,应以上率下,成为反就业歧视、促进公平就业的表率。
全国人大代表杨元庆建议通过增加男性陪产假天数、增设男性的“陪产检假的方式,让男性更多参与育儿,平衡男女双方的生育成本;鼓励企业对于子女尚处于入托前的女性员工实行弹性工作制,在保证8小时工作制的基础上,允许弹性工作时间,便于平衡工作和育儿。
同时,他建议拓宽生育保险基金的筹资渠道,引入社会力量,扩大基金规模,使生育保险基金不仅能支付产假的工资,也能覆盖生育假期间的生育津贴。
在读大学生想出去工作一年?人大代表建议设置“间隔年”
据中国新闻网消息,记者4日从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潘向黎处获悉,今年她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交有关在中国高校设置“间隔年”(gap year)的建议,期望帮助青年学子更好明确人生目标。
“间隔年”是指青年在学习期间及毕业工作前,异地、异国旅行或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临时工作或志愿者服务,以开拓视野、提升学习和生存技能、增进自我了解,从而明确人生规划、更好融入社会。
潘向黎在建议中指出,在应试教育和高考冲刺的巨大压力下,许多青少年来不及对自己的天赋才能和兴趣爱好形成清晰认识,就必须作出大学专业选择甚至就业选择,这对未成年人或刚刚成年的年轻人而言,是过于艰难的选择。
她表示,目前国际上实施的“间隔年”制度,对大学生等群体成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但这一概念在中国尚未被接受,存在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障碍和限制。
潘向黎表示,“间隔年”容易与“留级”、对就业不利、得不到正面评价、家庭反对等问题相联系。同时,“间隔年”的学习活动多样,难以像统一的机构学习那样获得有效经历证明,各界对“间隔年”的认定缺乏共识。目前有些学生毕业后选择“间隔年”,还会丧失应届生身份在就业市场的种种优势。
潘向黎认为,随着互联网普及,网络上有大量高质量公开课和电子教材,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限于象牙塔内。以“间隔年”形式提供足够长度和深度的社会实践及自我教育窗口,有助于学生明晰自己的天赋和志向,了解社会的情况和需要,为将来发展选定方向。
扩大全口径事业单位招聘,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经费投入
针对目前社会就业总量压力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凸显、就业经费投入结构急需优化、“三新”领域(即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的经济领域)劳动者权益保障困局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云南省委会副主委、中国新高教集团董事长李孝轩建议,大力拓宽就业渠道、加大中央就业经费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李孝轩建议,加强与高校间的联动,实现优质企业岗位资源多渠道共享。适当扩大全口径事业单位招聘,在农村地区和城乡社区等基层单位,设立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专岗,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城乡社区等基层就业;推动国有企业适当扩大招聘;用好减税降费、金融支持、援企稳岗等政策,激励中小微企业吸纳更多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
在持续扶持引导创业创新方面,李孝轩建议,加强创业公共服务,推进小额担保贷款、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提额降息政策,将创业培训范围向校园延伸,提供咨询辅导、跟踪扶持、成果转化等一站式服务。
“同时,还要加大中央就业经费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一是扩大面向高校毕业生的求职创业补贴发放范围和力度。二是设立专项经费,专门激励、支持教育系统更好履行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职能。三是加大对各类申领职业技能补贴的培训机构的资质、课程质量的考核,向培训质量高、效果好的高校倾斜,保障技能培训真正惠及、满足困难群体求职就业需求。”李孝轩还建议,要推进“三新”背景下劳动法修订和相关政策制定,加强市场监管和保障。
建议推迟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时间节点
每年全国两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要加强就业创业政策支持和不断线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艺术职业学院教务科研处处长王晓红对此很是关心。
王晓红关注到,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时间节点是8月31日,在此之前上传就业数据的毕业生,视为落实就业去向,记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而部分毕业生实际落实工作的时间,滞后于这一统计时间节点。
王晓红建议:“把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统计时间节点,推迟到毕业当年12月31日,给学生选择就业去向留下充足的时间。”
对于临床医学毕业生而言,他们的就业又与其他学生有所不同。王晓红表示,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时间是3年,这是培养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方式和必经阶段。但由于规培考试时间定在每年9月,考试时间滞后于就业统计时间节点,导致规培中的学生无法统计在就业人数之内。“加上有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热衷于考研,不愿意参加规培,即使当年考不上也选择继续复习考研,出现‘有业不就’的情况。”
王晓红建议,一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毕业生规培政策,将医学规培考试与专硕考试合并,实现规培与专硕同步培养。二是将应届毕业生规培考试时间提前到上半年完成,本科毕业以后直接进入规培阶段,这样可以准确反映医学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三是国家进一步加大三甲医院相关资金支持力度,调动医院接纳规培生的积极性,规培医院要提高研究生教育和规培质量。